送中丞曾公之成都

使者新传谕蜀章,朱衣晴日下明光。 扬旌欲挂峨嵋雪,拂剑遥生滟滪霜。 幕府夜谈宾满坐,山邮朝发吏成行。 共誇仆射诗情在,小队时能过草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谕蜀章:指传达给蜀地的诏令或文书。
  • 朱衣:红色的官服,这里指穿着官服的使者。
  • 明光:指宫殿的明亮光辉,这里比喻朝廷的威严。
  • 扬旌:举起旗帜。
  • 峨嵋:即峨眉山,位于四川。
  • 滟滪:即滟滪堆,是长江三峡中的一块巨石,这里用来形容剑光如霜。
  • 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这里指使者的行营。
  • 山邮:山中的驿站。
  • 仆射:古代官名,这里指曾公。
  • 草堂:指杜甫在成都的故居,这里用来象征诗人的居所。

翻译

使者刚刚传达了前往蜀地的命令,穿着红色官服的使者在晴朗的日子里,带着朝廷的光辉下到了明亮的宫殿。他举起旗帜,仿佛要拂去峨眉山上的积雪,挥动宝剑,远处的滟滪堆上仿佛结满了霜。在使者的行营里,夜晚谈论的宾客坐满了座位,而从山中的驿站出发的官员们排成了行。大家都夸赞曾公的诗情依旧,他的小队时常能够经过杜甫的草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一位名叫曾公的中丞被派往蜀地的情景。诗中通过“朱衣晴日下明光”等词句,展现了使者庄严的形象和朝廷的威严。同时,通过“扬旌欲挂峨嵋雪,拂剑遥生滟滪霜”等生动的描绘,传达了使者远行的壮阔景象和使命的重大。最后两句则通过提及“草堂”,暗示了曾公对诗歌的热爱和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增添了诗意和人文情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明朝使者的风采,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