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

函关西逐虎狼惊,反间频教事不成。 六国安危公子在,三年荒宴大梁倾。 难忘晋鄙犹多客,末斩蒙骜更进兵。 合从自能存社稷,不须贤佐得阿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函关:古地名,指函谷关和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反间:指用计使敌方内部产生矛盾,起到瓦解敌方力量的作用。 六国:指战国时期的六个国家,即秦、楚、齐、鲁、燕、赵。 大梁:指楚国的都城,即今河南开封一带。 晋鄙:指晋国的地方。 蒙骜:指蒙蔽狡诈的人。 阿衡:指传说中的贤臣,相传为舜的大臣。

翻译

信陵君,函关西追逐猛虎狼惊,反复使用反间计却屡屡事与愿违。六国的安危关乎公子的命运,三年间,盛宴大梁已经倾覆。难以忘怀晋国的淳朴,但仍有许多客人;最后斩杀狡猾的敌人,更是不断推进战争。只有团结一致,自己才能保全国家社稷,无需贤臣的辅佐也能得到阿衡的支持。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信陵君在战国时期的一段传奇经历。他在函关西追逐猛虎狼,却屡屡碰壁,反间计也未能奏效。诗中提到了六国的安危与公子的命运息息相关,以及大梁的盛宴倾覆,表现了乱世的动荡与危险。诗人对晋国淳朴的怀念,以及对狡猾敌人的斩杀和战争的推进,展现了信陵君的果敢和智谋。最后,诗人表达了团结一致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国家团结,才能保全社稷,不一定需要贤臣的辅佐,也能得到阿衡的支持。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团结、智谋和勇气的赞美。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