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学祠下作

正学祠堂冷不扃,忠魂千古哭山灵。 兴王一姓犹甘死,管魏能无污汗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正学祠:指在正学祠堂下面,即在学堂下面。正学祠是为了纪念忠臣而设立的祠堂。
不扃(jiōng):闭门。
兴王:指兴王府的主人,即屈原。
管魏:指管仲和魏国的关系。

翻译

在正学祠堂下,门紧闭冷清,忠魂们在千古中为山神哭泣。即使是兴王这一姓的人也宁愿牺牲自己,管仲和魏国的关系却能保持清白,不受历史污点的侵蚀。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忠臣的精神和忠诚。正学祠下,忠魂哭泣,表现了对忠臣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兴王屈原宁愿牺牲自己,展现了忠臣的高尚品质。管仲和魏国的关系则体现了清白无辜的形象,对历史的洗刷和保持清白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忠臣的崇敬和对清白正直的追求。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