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寺作

野寺何年辟翠微,松门隐映在烟霏。 声摇三峡双钟度,势截千峰一塔飞。 水长鱼花随电出,山寒兔子得霜肥。 鸣鸡夜半催潮上,渔父相将一棹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辟翠微(bì cuì wēi):开辟出翠绿的微小景色。
  • 烟霏(yān fēi):烟雾缭绕的样子。
  • 三峡(sān xiá):指长江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 一塔飞:一座塔高耸入云,仿佛飞翔一般。
  • 鱼花(yú huā):指水中的花朵,泛指水中的景色。
  • 鸣鸡夜半催潮上:鸡鸣声在夜半时分催促潮水上涨。

翻译

在何年开辟出这座隐匿在翠绿微小景色中的野外寺庙,松树的门隐隐约约地在烟雾中若隐若现。钟声回荡在长江三峡间,高塔矗立在千峰之中仿佛要飞翔。水中的花朵随着电光般的鱼儿一起浮现,山间寒冷,兔子们因霜而变得肥壮。夜半时分,鸣鸡的声音催促着潮水上涨,渔父们相互搀扶着划着一只船回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寺庙山林间的宁静景象,通过描写寺庙的翠绿微景、松门隐映、钟声回荡、高塔矗立等场景,展现了一种幽静祥和的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林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一些生活气息,如渔父归船、鸣鸡催潮,增添了一丝生动和活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

屈大均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