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述

自今憎佛日,悔乞白毫光。 大忌逢佳节,终身恨法王。 音容归寂灭,体魄合鸿荒。 咫尺慈威失,庭闱在北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毫光:佛的头发,指佛祖的头发光芒。
  • 法王:佛祖,释迦牟尼佛。
  • 归寂灭:指声音和容貌都消失了。
  • 合鸿荒:指身体和精神都归于虚无。
  • 庭闱:指宫殿内部。
  • 北邙:传说中的仙山名,指遥远的地方。

翻译

自从今天开始,我憎恨佛教,后悔曾经请求佛祖的光芒。我最忌讳遇到佛教的节日,终身憎恨佛祖。声音和容貌都消失了,身体和精神都归于虚无。慈悲的威严离我很近,宫殿内部却在遥远的北邙。

赏析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憎恨和后悔,以及对佛祖的恨怨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矛盾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迷茫。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