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则之楚不遂复有中原之游赋此壮之

春波忽捲楚江蓬,乍复骑驴问岱嵩。 下里有谁堪和雪,中原何处不观风。 奚囊二室花应满,齐铗三歌蒯转工。 自昔壮游公辈事,华阳今帝有新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沈嘉则: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楚江:指长江中游的一段,古时属于楚国。
  • :指蓬船,一种小船。
  • 骑驴:骑着驴子,形容旅行。
  • 岱嵩:指泰山和嵩山,中国五岳中的两座。
  • 下里:指乡野之地。
  • 和雪:指与雪相伴,形容孤寂。
  • 奚囊:指行囊,旅行时携带的袋子。
  • 二室:指两间房,这里可能指旅途中暂住的房间。
  • 齐铗:指齐国的剑,这里可能指旅途中的装备。
  • 三歌:指三首歌,这里可能指旅途中的娱乐。
  • :一种植物,这里可能指旅途中的食物。
  • 转工:指变换工作或生活方式。
  • 壮游:指豪迈的旅行。
  • 华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新宫:指新建的宫殿或住所。

翻译

春天的波涛突然卷起了楚江上的小船,你不久后又骑着驴子去探访泰山和嵩山。 在乡野之地,有谁能够与雪为伴,而在中原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观察到风土人情。 你的行囊里装满了二室的花朵,齐国的剑伴随着三首歌,旅途中的食物也变得精致。 自古以来,豪迈的旅行就是你们这些人的事,华阳的皇帝现在有了新的宫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沈嘉则从楚江出发,经历了一段波折后,又踏上了前往泰山和嵩山的旅程。诗中通过“春波忽捲楚江蓬”和“乍复骑驴问岱嵩”展现了旅途的不确定性和探险的豪情。后两句“下里有谁堪和雪,中原何处不观风”则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各地风土人情的向往。最后两句“自昔壮游公辈事,华阳今帝有新宫”则赞美了壮游的传统,并暗示了旅途的终点将是一个新的开始。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表达了诗人对旅行的热爱和对未知的向往。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