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者故徐方伯子与与仆之笔砚交也膺贡北上一诗赠之
襄南纳节任居诸,地下修文亦替除。
谁信青毡余旧宿,于今白首向公车。
垂钩渭叟长嫌直,结网唐家故不疏。
主府似怜三语掾,橐装无恙万言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襄南: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市南部。
- 纳节:接受节度使的职务。
- 居诸:居住。
- 地下修文:指在地下(阴间)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 替除:更替,除去。
- 青毡:指旧时的毡席,比喻旧物或旧业。
- 旧宿:旧时的住所。
- 白首:头发变白,指年老。
- 公车:官车,这里指官职。
- 垂钩渭叟:指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比喻等待时机。
- 结网唐家:指唐代的张良结网捕鱼的故事,比喻有远见和策略。
- 三语掾:指能说会道的官员。
- 橐装:装载物品的袋子。
- 万言书:指长篇大论的文书。
翻译
在襄南接受节度使的职务,居住在那里,即使在地下也要继续文学创作,但这些都已被更替除去。谁会相信旧时的毡席和住所还能留下,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却依然向着官职努力。就像姜太公钓鱼等待时机,张良结网捕鱼有着远见和策略,但总是觉得不够直接,不够紧密。主人似乎怜悯这位能说会道的官员,装载物品的袋子里装满了长篇大论的文书,依然完好无损。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李照者(徐方伯之子)的深情厚谊和对其前途的祝愿。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垂钩渭叟”和“结网唐家”,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智慧和才能的赞赏。同时,通过“青毡余旧宿”和“白首向公车”的对比,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也寄寓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