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咏
我有安乐处,名为建德乡。
唱于风起籁,虚白月生光。
自谓青云馆,何惭绿野堂。
傍窗低竹几,临水小绳床。
居士斋时卧,先生醉后狂。
眼前无异物,身外有余粮。
蔬食寻常饭,荤腥间或尝。
净神三遍咒,暖室一炉香。
念念归真境,心心向道场。
世间安饱事,一切不思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唱于:指歌唱时。
- 风起籁:风吹动竹子发出的声音,比喻自然的声音。
- 虚白:指月光。
- 青云馆:比喻高雅的居所。
- 绿野堂:指田园风光中的居所。
- 绳床:一种简陋的床,用绳索编织而成。
- 居士:在家修行的佛教徒。
- 斋时:指佛教徒的斋戒时间。
- 蔬食:指素食。
- 荤腥:指肉类食物。
- 净神:指净化心灵。
- 真境:指理想的精神境界。
- 道场:指修行的场所。
翻译
我有一个安宁快乐的地方,我称之为建德乡。在那里,歌唱时风会吹动竹子发出美妙的声音,月光如水般清澈。我自认为我的居所如同高雅的青云馆,又何愧于田园风光中的绿野堂。靠着窗户是一张低矮的竹几,临水边则是一张简陋的绳床。作为居士,我在斋戒时躺卧,作为先生,我在醉后放纵。眼前没有特别的物品,身外有余下的粮食。日常饮食以素食为主,偶尔也会尝尝肉类。净化心灵时念三遍咒语,温暖室内则燃一炉香。每一个念头都归向理想的精神境界,每一颗心都向着修行的场所。世间那些安逸饱足的事情,我一概不去思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比“青云馆”与“绿野堂”,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享受的淡漠。诗中“念念归真境,心心向道场”体现了作者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而“世间安饱事,一切不思量”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安宁与精神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