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袯襫(bó shì):古代农夫穿的蓑衣之类的防雨衣。
- 缣缃(jiān xiāng):古代用来书写的细绢,这里指书籍。
- 蠹鱼(dù yú):书虫,比喻埋头读书的人。
- 洛诵(luò sòng):指反复诵读。
- 长沮(cháng jǔ):古代传说中的隐士,这里可能指隐居生活。
- 藜灯(lí dēng):用藜草做成的灯,比喻简陋的照明工具。
- 石渠(shí qú):石制的渠道,这里可能指藏书的地方。
翻译
人们耕种青苗,你却耕种书籍,三个冬天比三个富余还要充实。 不随着农夫穿着蓑衣驱赶黄牛,宁愿在书页间学习如蠹鱼。 在东阁里反复诵读诗书,西边的田野上,蓑笠下的隐士笑着长沮。 何必再去凿开邻家的墙壁,曾经见过藜草灯照亮石渠。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农耕与读书的生活,赞美了读书人的专注与追求。诗中“人稼青苗汝稼书”一句,即表明了诗人对读书生活的推崇。后文通过“不随袯襫驱黄犊,宁向缣缃学蠹鱼”进一步强调了读书人的选择与坚持。最后两句“何须更凿邻家壁,曾见藜灯照石渠”则隐喻了读书人无需外求,自有内在的智慧与光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生活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