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胡宪公

· 成鹫
兴尽我当返,无劳怅路岐。 田家新米熟,岁晚涤场时。 此外复何事,怀人或有诗。 相闻许相过,计日补茅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àng):失意,不痛快。
  • 涤场(dí chǎng):清扫场地。
  • 茅茨(máo cí):茅草屋顶。

翻译

我的兴致已尽,应当返回,无需因路途的分岔而感到失意。 田家的新米已经成熟,正是岁末清扫场地的时候。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事呢?或许会怀念某人而写下诗句。 听说你允许我拜访,我计算着日子,准备修补那茅草屋顶。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友人胡宪公时的情感。诗中,“兴尽我当返”一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因兴致已尽而决定归去。后文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如“田家新米熟,岁晚涤场时”,展现了宁静的乡村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结尾处“相闻许相过,计日补茅茨”则透露出诗人对再次相聚的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