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张北山过大通见赠赋答

· 成鹫
隔江闻有北山翁,如雷灌耳心先通。 曾从卷帙见佳句,百尺寒冰洗尘虑。 出闻儒者讲理学,同声合喙推先觉。 为访程朱似续人,游遍八方周五岳。 轻车指北还指南,直到仙羊方驻脚。 席不暇煖突不黔,延伫二樵神跃跃。 与来杖策入朱明,四百峰头啸一声。 更寻七十二峰去,信宿云端吟月明。 行吟更问江门道,白沙祠墓生荒草。 登堂一拜一题诗,银榜贞珉传丽藻。 归来过我大通禅,袖出新诗见怀抱。 诗中许我王老师,是则是矣非亦非。 老师不打鼓与笛,大通鼓笛全不识。 诗中许我如澹公,似则似矣同不同。 澹公无可无不可,大通有可有不可。 诗中许我为忠孝,教外何曾涉名教。 先生名教有住著,大通名教无住著。 早来池上看莲花,莫放莲花自开落。
拼音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