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吕耕山

· 成鹫
逢人唯劝作真儒,此事如君谅不辜。 但解青莲生火宅,何妨浊水得玄珠。 道存琴瑟调应好,心向蒲团坐亦枯。 我已出家君罢道,相看无计赠区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真儒:真正的儒家学者。
  • 青莲:佛教中象征清净的莲花,常用来比喻心境纯净。
  • 火宅:佛教用语,比喻烦恼的世界。
  • 浊水:比喻世俗的纷扰。
  • 玄珠:道教中指深奥的道理或宝物。
  • 琴瑟:古代的两种乐器,常用来比喻和谐的关系。
  • 蒲团:佛教徒打坐用的圆形垫子。
  • 出家:离开家庭,投身宗教修行。
  • 罢道:放弃修行或宗教生活。

翻译

我总是劝人成为真正的儒家学者,这件事对你来说想必不难。 只要心中保持清净如青莲,即使身处烦恼的世界又有何妨。 在纷扰的世俗中领悟深奥的道理,就像在浊水中找到玄珠一样。 我们的道义存在,如同琴瑟和谐,即使心向蒲团打坐,也会感到枯寂。 我已经离开了世俗,而你放弃了修行,我们相互看着,却无法给予对方小小的帮助。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吕耕山的赞赏与无奈。诗人赞赏吕耕山能保持清净心境,在世俗中领悟深奥道理,同时表达了自己与友人因选择不同道路而无法相互帮助的遗憾。诗中运用了佛教和道教的象征,如“青莲”、“火宅”、“玄珠”等,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和深度。整体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