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平山庵主兼贻谭氏诸阮

· 成鹫
千家烟火隐云岚,一个真僧守破庵。 行脚不妨随我住,枯禅还喜有人参。 竹林诸阮分南北,莲社群贤数二三。 咫尺乌衣门巷近,出墙红树间黄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烟火:指人家的炊烟。
  • 云岚:山中的云雾。
  • 真僧:真正的僧人,指修行有成的和尚。
  • 守破庵:守护着破旧的寺庙。
  • 行脚:指僧人云游四方。
  • 枯禅:指静坐冥想的修行方式。
  • :参悟,指学习和领悟佛法。
  • 竹林诸阮:指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阮咸,这里泛指贤人。
  • 莲社:佛教中的一个社团,这里指聚集的贤人。
  • 乌衣门巷:指南京的乌衣巷,这里泛指贤人聚集的地方。
  • 出墙红树:指墙外的红叶树。
  • 黄柑:黄色的柑橘。

翻译

在千家万户的炊烟和山间的云雾中,有一位真正的僧人守护着破旧的寺庙。他愿意与我一同云游四方,也喜欢有人来参悟他静坐冥想的修行。竹林中的贤人们分散在南北,莲社里的贤人数目不多,只有两三个。这里离乌衣巷很近,墙外的红叶树间夹杂着黄色的柑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繁华与宁静之间的坚守,以及他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诗中“千家烟火隐云岚”与“一个真僧守破庵”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僧人的超然与孤独。后句表达了僧人对于修行生活的满足,以及对于有人能理解并参与其中的喜悦。最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景象,展现了僧人所在环境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贤人聚集的文化氛围。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