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孝廉明度出宰宣平,其昆玉江度旻度送至官舍,归途遍历西湖、天台诸胜,辄有题咏,出以示予,赋此以致欣赏之意,因寄宣平明府
七体雄篇推哲匠,千寻飞瀑下天台。
吟成好句敲推久,忘却危梁经过来。
蜡屐岂应遗雁宕,奚囊无计逐龙媒。
相闻更有名山约,抖擞閒身为许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七体:指七言诗。
- 雄篇:杰出的诗篇。
- 哲匠:指有高明艺术才能的人。
- 千寻:极言其高或深。
- 飞瀑:从山壁上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 天台:山名,位于浙江省。
- 敲推:指反复推敲诗句。
- 危梁:高而险的桥梁。
- 蜡屐:涂蜡的木屐,古人用以游山玩水。
- 雁宕:山名,即雁荡山,位于浙江省。
- 奚囊:诗囊,指诗人的行囊,常用来装载诗稿。
- 龙媒:指骏马,比喻英才。
- 名山约:指与名山大川的约定,即游历名山的计划。
- 抖擞:振作,振奋。
- 閒身:空闲的身体,指自由之身。
翻译
七言诗的杰作出自高明的艺术家之手,高耸的山峰上,瀑布如白练般从天台山飞泻而下。 他吟咏出佳句后,反复推敲,竟忘了自己刚刚经过那险峻的桥梁。 他穿着蜡屐,本不应错过雁荡山的风景,但诗囊中却没有足够的诗篇来追随那骏马般的英才。 听说他还有游历名山的计划,我愿振奋精神,以自由之身陪伴他一同前往。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杨孝廉明度的诗才与游历的豪情。诗中“七体雄篇推哲匠”一句,即是对其诗才的极高评价。后文通过“千寻飞瀑下天台”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热爱。末句“抖擞閒身为许陪”则表达了诗人愿以自由之身陪伴友人共游名山的愿望,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自然之美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