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荔枝龙眼:两种热带水果,这里指荔枝和龙眼树。
- 果熟:果实成熟。
- 寻僧:寻找僧人,指拜访僧侣。
- 李郭:指李膺和郭泰,两位古代名士,这里比喻诗中的主宾关系。
- 三城:指三个城市,具体指哪里不详。
- 宗雷:指宗炳和雷次宗,两位古代文人,这里比喻诗中的人物。
- 云山:云雾缭绕的山,泛指远山。
- 泷水:河流名,具体指哪条河流不详。
- 溯洄:逆流而上。
- 石门: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斜日:夕阳。
翻译
荔枝和龙眼树再次绽放花朵,果实成熟时,我又有几次机会去拜访僧人呢?千里之外的主宾关系如同古代的李膺和郭泰,三城之中的人物也像旧时的宗炳和雷次宗一样。北望云山,空有唱和之愿,东流的泷水让人想起逆流而上的情景。这里我曾经游览过,承诺乘兴而来,石门的斜阳下,总有人来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荔枝龙眼花开、果实成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运用了李膺郭泰、宗炳雷次宗的典故,增强了诗的文化底蕴。北望云山、东流泷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景物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最后提到石门的斜阳,暗示了诗人对再次相聚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