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

· 成鹫
雨声昨夜注匏鐏,滴破芭蕉绿一园。 旧叶细收将作字,新芽徐展正遮轩。 藏经幸勉祖龙厄,说梦还闻讼鹿言。 一任皮肤都剥尽,不妨留得寸心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匏鐏(páo 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这里指雨水积聚。
  • 遮轩:遮挡窗户。
  • 藏经:指佛教经典。
  • 祖龙:指秦始皇,传说中焚书坑儒的暴君。
  • 讼鹿:指争辩是非,源自《庄子·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故事。
  • 皮肤:比喻外在的物质或表象。

翻译

昨夜雨水倾注如酒,滴穿了芭蕉叶,绿意遍布整个园子。 旧叶被细心收集起来,准备用来书写,新芽缓缓展开,正遮挡着窗户。 幸好佛教经典免受了秦始皇的焚毁之灾,而梦中听闻的争辩之声,却像是关于梦蝶的讨论。 即使外在的一切都被剥离殆尽,也不妨碍心中保留一份坚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芭蕉的描绘,展现了雨后的静谧与生机。诗中“雨声昨夜注匏鐏,滴破芭蕉绿一园”以雨水为引,形象地描绘了芭蕉叶上的雨滴和园中的绿意。后句通过“旧叶细收将作字,新芽徐展正遮轩”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更新。末句“一任皮肤都剥尽,不妨留得寸心存”则深刻地表达了即使在物质或表象被剥离的情况下,内心的坚持和信念依然存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信仰的深刻理解。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