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恩除替将还京洛偶叙所怀因成六韵呈军事院诸公郡中一二秀才

· 崔璞
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 务繁多簿籍,才短乏恩威。 共理乖天奖,分忧值岁饥。 遽蒙交郡印,安敢整朝衣。 作牧惭为政,思乡念式微。 傥容还故里,高卧掩柴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除替:指官职的更替。
  • 京洛:指京城长安和洛阳,泛指京城。
  • 人瘼:人民的疾苦。
  • 受代:接受官职的更替。
  • 簿籍:文书、档案。
  • 恩威:恩惠与威严。
  • 共理:共同治理。
  • 天奖:天命的奖赏。
  • 分忧:分担忧虑。
  • 遽蒙:突然受到。
  • 交郡印:交出郡守的印信,即辞去郡守职务。
  • 作牧:担任地方官。
  • 式微:衰微,衰落。
  • 傥容:如果允许。
  • 高卧:高枕无忧地躺着,指隐居。
  • 柴扉:简陋的门。

翻译

两年来我一直在寻求解决人民的疾苦,到了春天,我接受了官职的更替,准备回京。我的工作繁重,文书档案众多,但我的才能有限,缺乏足够的恩惠与威严。共同治理却辜负了天命的奖赏,分担忧虑时又遇到了饥荒的年份。突然间,我被要求交出郡守的印信,我怎么敢整理朝服,准备上朝呢?作为地方官,我为自己的政绩感到惭愧,思乡之情让我感到衰落。如果允许我回到故乡,我愿意高枕无忧地隐居,关上那简陋的门。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崔璞在官场上的无奈与思乡之情。诗中,“两载求人瘼”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切,“三春受代归”则透露了官场的无常。诗人自谦“才短乏恩威”,反映出他在官场上的无力感。面对“分忧值岁饥”的艰难时局,诗人感到愧疚与无奈。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故乡安享平静。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崔璞

唐贝州清河人。累官户部郎中。懿宗咸通中,为谏议大夫。十年,出为苏州刺史,与皮日休、陆龟蒙等颇有唱和。十二年,归京。后任同州刺史。僖宗乾符元年,授右散骑常侍。 ► 2篇诗文

崔璞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