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经姑苏怀古二首

· 许浑
越兵驱绮罗,越女唱吴歌。 宫尽燕声少,台荒麋迹多。 茱萸垂晓露,菡萏落秋波。 无复君王醉,满城颦翠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绮罗(qǐ luó):指华丽的服饰,这里代指宫女。
  • 吴歌:吴地的民歌。
  • 燕声:燕子的叫声,这里指宫中的欢乐声。
  • 麋迹:麋鹿的足迹,这里指荒凉无人。
  • 茱萸(zhū yú):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的习俗中。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 颦翠蛾:皱眉的美丽女子,这里指满城的美女都面带愁容。

翻译

越国的士兵驱赶着穿着华丽服饰的宫女,越地的女子唱着吴地的民歌。 宫中已经很少听到燕子的欢声,荒废的台地上满是麋鹿的足迹。 茱萸在晨露中垂挂,荷花随着秋波飘落。 再也没有君王在此醉饮,整个城中的美女都皱起了眉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姑苏(今苏州)古城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诗中“越兵驱绮罗,越女唱吴歌”描绘了战乱中宫女被驱赶的情景,以及民间女子唱着吴歌的哀婉。后两句“宫尽燕声少,台荒麋迹多”则进一步以宫中燕声的稀少和荒台麋鹿的足迹,来象征昔日繁华的消逝和荒凉的现状。诗的最后两句“茱萸垂晓露,菡萏落秋波。无复君王醉,满城颦翠蛾”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衰败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许浑

许浑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