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

· 许浑
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 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 云连海气琴书润,风带潮声枕簟凉。 西下磻溪犹万里,可能垂白待文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凫雁 (fú yàn):野鸭和大雁,常指野鸭。
  • 朝台 (cháo tái):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台。
  • 枕簟 (zhěn diàn):枕头和席子,泛指卧具。
  • 磻溪 (pán xī):水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传说为周初姜太公钓鱼处。
  • 文王 (wén wáng):周文王,西周开国君主,姜太公辅佐的对象。

翻译

秋天来临,野鸭和大雁在下面的池塘中嬉戏,我系好马,在朝台边漫步,享受夕阳的余晖。 村中的小路环绕着山丘,松叶显得幽暗,野外的门对着稻田,稻花的香气扑鼻而来。 云彩连绵,海气使琴书都显得湿润,风带着潮水的声音,让枕席感到凉爽。 向西望去,磻溪似乎还有万里之遥,我可能要等到白发苍苍,才能等到像文王那样的明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田园风光,通过“凫雁下方塘”、“村径绕山松叶暗”等意象,展现了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中“云连海气琴书润,风带潮声枕簟凉”一句,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结尾的“西下磻溪犹万里,可能垂白待文王”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表达了一种对理想君主的渴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许浑

许浑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