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文太子挽歌二首

· 张说
碣馆英灵在,瑶山美谥尊。 剪桐悲曩戏,攻玉怆新恩。 宫仗传驰道,朝衣送国门。 千秋谷门外,明月照西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碣馆(jié guǎn):指皇家陵墓。
  • 瑶山:指仙境,这里比喻皇家陵墓的尊贵。
  • 美谥:美好的谥号,指对逝者的尊称。
  • 剪桐: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仪式,用以象征分离或哀悼。
  • 悲曩戏:悲痛过去的游戏或欢乐时光。
  • 攻玉:比喻精心雕琢,这里指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 怆新恩:悲痛新近的恩情或逝者的离去。
  • 宫仗:皇帝出行的仪仗。
  • 驰道:皇帝出行的道路。
  • 朝衣:官员的朝服。
  • 国门:国家的门户,这里指京城的城门。
  • 千秋:永恒,长久。
  • 谷门:地名,这里指墓地。
  • 西园:指皇家园林,这里比喻逝者的安息之地。

翻译

皇家陵墓中英灵永存,瑶山般的尊贵之地,美谥尊崇。 剪桐之举悲痛过去的欢乐,攻玉之举悲痛新近的恩情。 宫廷仪仗传至驰道,朝服送至国门。 千秋万代,谷门外,明月照耀着西园,逝者的安息之地。

赏析

这首挽歌表达了对惠文太子逝世的深切哀悼和对他的尊崇。诗中通过“碣馆”、“瑶山”等词汇描绘了皇家陵墓的庄严与尊贵,而“剪桐”、“攻玉”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逝者过去的欢乐和新近恩情的悲痛。后两句则通过宫廷仪仗和朝服的送行,以及谷门外明月的照耀,营造了一种庄重而哀伤的氛围,体现了对逝者永恒的怀念和敬意。

张说

张说

唐河南洛阳人,先世范阳人,居河东,字道济,一字说之。武则天时应诏对策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为黄门侍郎。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监国。玄宗开元初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朔方军节度使,奏罢边兵二十余万,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罢当番卫士,招募壮士以充宿卫。再兼中书令,又为修书使,知丽正书院事。长于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为李林甫所挤,罢相。卒谥文贞。有集。 ► 3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