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登骊山瞩眺应制

· 张说
寒山上半空,临眺尽寰中。 是日巡游处,晴光远近同。 川明分渭水,树暗辨新丰。 岩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和:依照别人诗的题材和体裁做诗。
  • 圣制:皇帝所作的诗文。
  • 骊山: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瞩眺:远望。
  • 应制:应皇帝之命作诗。
  • 寰中:天下,世界。
  • 川明:河流清澈明亮。
  • 渭水:黄河的最大支流,流经陕西中部。
  • 新丰:古县名,今陕西省临潼区东北。
  • 岩壑:山岩和山谷。
  • 清音:清脆的声音,这里指山间的回声或水声。
  • 天歌:天上的歌声,比喻风声。
  • 大风:强烈的风。

翻译

在寒冷的山上,我站在半空中,远望整个世界。这一天,我巡游的地方,晴朗的光芒无处不在。河流清澈,映照着渭水的波光,树木茂密,隐约可见新丰的轮廓。山岩和山谷在傍晚时分回响着清脆的声音,天空中响起了大风般的歌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说在骊山上的所见所感。诗中,“寒山上半空”一句,即展现了诗人高远的视角和超然的心境。随后的“临眺尽寰中”更是将视野扩展至无限,体现了诗人的宏大胸怀。诗中的自然景观,如“川明分渭水,树暗辨新丰”,通过对比和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勾勒出了山川的壮丽和地域的特色。结尾的“岩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风”则巧妙地以自然之声喻天籁,增添了诗意的深远和音乐的美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皇命的恭敬。

张说

张说

唐河南洛阳人,先世范阳人,居河东,字道济,一字说之。武则天时应诏对策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为黄门侍郎。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监国。玄宗开元初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朔方军节度使,奏罢边兵二十余万,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罢当番卫士,招募壮士以充宿卫。再兼中书令,又为修书使,知丽正书院事。长于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为李林甫所挤,罢相。卒谥文贞。有集。 ► 3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