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河上兵

· 张祜
一闻河塞上,非是欲权兵。 首尾诚须畏,膏肓慎勿轻。 多门徒可入,尽室且思行。 莫为无媒者,沧浪不濯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河塞上:指黄河以北的边塞地区。
  • 权兵:指掌握兵权,这里指不是为了掌握兵权而去边塞。
  • 首尾:指事情的始末,这里指整个战事的过程。
  • 膏肓:指人体深处的要害部位,比喻事物的关键或要害。
  • 多门:指多种途径或方法。
  • 尽室:指全家。
  • 无媒者:指没有得到适当介绍或推荐的人。
  • 沧浪:指江河,这里特指黄河。
  • 濯缨:洗濯系帽的带子,比喻洗清污点,恢复名誉。

翻译

一听说黄河以北的边塞有战事,并不是为了掌握兵权而去。 整个战事的过程实在令人畏惧,对于关键要害之处必须谨慎对待。 有多种途径可以进入,全家人都应该考虑行动。 不要因为没有得到适当介绍的人,就像黄河的水不洗清系帽的带子一样,不去洗清自己的污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战事的关注和对国家安危的担忧。诗中,“首尾诚须畏”一句,既表达了对战事过程的畏惧,也暗示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膏肓慎勿轻”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关键问题的重视。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告诫人们不要因为自身条件不足而放弃努力,要积极行动,洗清自己的污点,为国家贡献力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张祜

张祜

张祜(生卒年不详),字承吉,邢台清河(一说山东德州)人,唐代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