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南昌宰

· 张蠙
假邑邀真邑命分,明庭元有至公存。 每锄奸弊同荆棘,唯抚孤茕似子孙。 折狱不曾偏下笔,灵襟长是大开门。 新衔便合兼朱绂,应待苍生更举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假邑:指代理的县邑。
  • 真邑:指正式的县邑。
  • 命分:指任命的职责。
  • 明庭:指公正的朝廷。
  • 锄奸弊:铲除奸邪和弊端。
  • 荆棘:比喻困难和障碍。
  • 孤茕:孤独无助的人。
  • 折狱:审理案件。
  • 偏下笔:指不公正地判决。
  • 灵襟:指胸怀宽广,智慧高远。
  • 大开门:比喻公开透明,不设障碍。
  • 新衔:新的官职。
  • 兼朱绂:指同时拥有高官的职位和荣誉。
  • 苍生:指百姓。
  • 举论:推荐和评价。

翻译

代理县邑的职责与正式县邑相同,公正的朝廷中始终存在着至公无私的精神。每次铲除奸邪和弊端都如同清除荆棘一般,只对孤独无助的人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孙一样关怀。审理案件从不偏颇判决,胸怀宽广,智慧高远,总是公开透明,不设障碍。新的官职应当同时拥有高官的职位和荣誉,应当等待百姓的推荐和评价。

赏析

这首作品赞扬了南昌宰的公正无私和为民服务的精神。诗中通过对比假邑与真邑的职责,强调了南昌宰在代理县邑时同样秉持至公无私的原则。他铲除奸弊,关怀孤茕,审理案件公正无私,展现出高尚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最后,诗人期待南昌宰能够得到更高的官职和荣誉,以更好地服务百姓。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公正廉洁官员的崇敬之情。

张蠙

张蠙,生卒年不详,字象文,清河(今属河北)人。成通中,屡举进士不第,与许裳、张乔等合称“咸通十哲”。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历栎阳尉、犀浦令。王建称帝,拜膳部员外郎,为金堂令。后主王衍游大慈寺,见蠙壁间题诗,甚爱赏之,欲召掌制诰,为宦官朱光嗣所阻。有《张蠙诗集》二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 1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