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三首

· 陈繗
云满征袍霜满巾,恼离人处送离人。 桥门流水寒生冻,客路凄风恨起尘。 桃叶歌残前渡晚,桄榔烟煖故园春。 临舆无奈分连袂,祇恐儒毡冷席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征袍:指出行时所穿的袍子。
  • :头巾,这里指戴在头上的布巾。
  • :使...感到烦恼。
  • 桥门:指桥的入口。
  • 凄风:寒冷的风。
  • 桄榔:一种热带植物,这里可能指其花或果实。
  • (nuǎn):温暖。
  • :车。
  • 连袂:指衣袖相连,比喻亲密无间。
  • 祇恐:只怕。
  • 儒毡:指儒生的坐垫。
  • 席珍:指珍贵的坐席,比喻尊贵的地位或物品。

翻译

云雾弥漫在行旅的袍子上,霜花覆盖着头巾,在让人感到烦恼的离别时刻送别离人。桥的入口处流水寒冷,凝结成冰,旅途中寒风凄冷,恨意如尘土般升起。桃叶的歌声在渡口渐渐消逝,傍晚时分,桄榔的烟雾温暖,仿佛故园的春天。在临别的车上,无奈地与亲密的人分别,只怕儒生的坐垫冷落了珍贵的坐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的场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增强了离别的情感色彩。诗中“云满征袍霜满巾”以云和霜的形象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离别的凄凉,“桥门流水寒生冻”和“客路凄风恨起尘”进一步以寒冷的自然景象来象征内心的孤寂与痛苦。后两句则通过“桃叶歌残”和“桄榔烟煖”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