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称古人其备备列六经祖宪之思尊孔至矣
古道四辟而六通,六经在人如六宗。
世传之史日流风,邹鲁之士时击蒙。
王迹既熄圣无功,百家一曲苦相雄。
天地之美忽而空,神明之容非我容。
后之学者自为宫,往而不反孰堪从。
古道将为天下濛,濛犹可撒裂谁缝。
华山裘褐几相逢,輐断胹调千语重。
或云我知天下中,燕北越南西乃东。
无外无内无有终,大同小同各异同。
悲哉声响自相穷,智豪追逐如飘蓬。
谁知古道天为宗,去王非远人自聋。
众术支离由世衷,一蚊一虻蔽一聪。
悠悠上律鲁尼峰,漆园化蝶绕洙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
- 六宗:指古代祭祀的六种神,这里比喻六经的重要性。
- 邹鲁之士:指古代邹国和鲁国的学者,这里泛指儒家学者。
- 击蒙:启发蒙昧,指教育启蒙。
- 王迹:指古代帝王的功业。
- 百家一曲:指各种学派的观点,这里指各家学说争鸣。
- 輐断:形容言语断断续续,不连贯。
- 胹调:指调和,协调。
- 燕北越南西乃东:指天下四方。
- 无外无内:指没有界限,无限广阔。
- 上律鲁尼峰:指鲁国的尼山,这里指儒家学说的发源地。
- 漆园化蝶:出自《庄子》,比喻事物的变化无常。
- 洙封:指洙水和封丘,这里指儒家学说的范围。
翻译
古代的道德有四个方向,六个方面都通达,六经在人们心中就像六宗一样重要。世代相传的历史如同流动的风,邹国和鲁国的学者时常启发蒙昧。帝王的功业已经消逝,圣人也无法再有新的成就,各种学派的观点争相表现自己的雄辩。天地的美好突然变得空洞,神秘的容貌并非我们所能理解。后来的学者各自建立自己的学说,追求却不再回头,谁能跟随他们呢?古代的道德将成为天下的迷雾,迷雾虽然可以被撕裂,但谁能缝补呢?在华山穿着简朴的衣服,偶尔相遇,言语断断续续,协调千言万语。有人说我知道天下的中心,无论是在燕国的北边,越南的南边,西边还是东边。没有内外之分,没有终点,大同和小同各有不同。悲哀的是声音和影响都自我消亡,智慧和豪迈的追逐如同飘荡的蓬草。谁知道古代的道德以天为宗,离帝王不远,人们却变得愚昧。众多的学说支离破碎,源于世人的内心,就像一只蚊子或一只虻虫遮蔽了听觉。悠悠地遵循着鲁国的尼山,漆园中的蝴蝶围绕着洙水和封丘飞舞。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道德和六经的赞美,以及对后世学者和各种学派争鸣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和对现实学术混乱的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比喻,如“六经如六宗”、“邹鲁之士”、“王迹熄灭”等,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批判现实的勇气。同时,诗中的“漆园化蝶”等意象,也体现了作者对事物变化无常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古代文化的致敬,也是对现实学术状况的深刻反思。
郭之奇的其他作品
- 《 赏川茶花得行字四首 》 —— [ 明 ] 郭之奇
- 《 羁馆除夕读老庄合刻漫赋十章 》 —— [ 明 ] 郭之奇
- 《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二首 》 —— [ 明 ] 郭之奇
- 《 广信早发 》 —— [ 明 ] 郭之奇
- 《 愁三水 》 —— [ 明 ] 郭之奇
- 《 春雨如膏乃过多反不见其可喜竟日闭户相守不敢憎也而诗以商之 》 —— [ 明 ] 郭之奇
- 《 游滁山二十咏闰正前望冯邺仙大正邀游醉翁亭 》 —— [ 明 ] 郭之奇
- 《 春日山居即事十首 其四 》 —— [ 明 ] 郭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