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如膏乃过多反不见其可喜竟日闭户相守不敢憎也而诗以商之

青阳开动初,膏雨发荣继。 光含品象熙,润及根荄细。 晨夕满盈馀,濊泽翻疑滞。 沉烟挟戾阴,春软遂莫制。 过泄滋物心,未知息时计。 易竞草木情,节令同摇曳。 淫溢东风颜,汩没随人世。 舞鸟轻落花,残芳积幽砌。 清溪泻碧苔,奔潮无静势。 独有闭关人,守足怯涂泥。 览察冥所思,闻见纷相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青阳:春天。
  • 膏雨:滋润的春雨。
  • 品象:万物。
  • 根荄:植物的根部。
  • 濊泽:深广的水泽。
  • 沉烟:浓重的雾气。
  • 戾阴:阴冷。
  • 过泄:过度排泄,此处指雨水过多。
  • 滋物心:滋润万物的心意。
  • 易竞:容易竞争。
  • 节令:时节。
  • 淫溢:过度泛滥。
  • 汩没:淹没。
  • 涂泥:泥泞的路面。

翻译

春天开始萌动,滋润的春雨随之而来。阳光温暖,万物繁荣,雨水滋润着细小的根部。晨夕之间,雨水充盈,深广的水泽反而让人怀疑停滞。浓重的雾气夹带着阴冷,春天的柔软难以控制。雨水过多,虽然本意是滋润万物,但不知何时才能停止。草木之情容易竞争,时节也随之摇摆。东风过度泛滥,淹没在这人世间。飞鸟轻落在落花上,残留的芳香积聚在幽静的台阶。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苔藓,奔涌的潮水没有平静之势。只有闭门不出的人,守着脚下的泥土,怯于踏出泥泞的路面。观察思考深邃的事物,所闻所见纷纷逝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雨过多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细腻的观察,表达了雨水虽好,但过多则反成灾害的哲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青阳”、“膏雨”、“品象”等,构建了一个生机勃勃却又略带忧郁的春日图景。通过对“过泄滋物心”和“易竞草木情”的描写,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洞察。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