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立夏下旬犹春月也作留春诗十首

晓岫飞烟动碧苔,初薰骤雨落黄梅。 伏波岩下蛟涎满,揭帝塘边象迹灰。 桂树千重招恨积,漓川几曲送愁回。 且拚怅望随春去,留著风光异日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晓岫(xiǎo xiù):清晨的山峰。
  • 飞烟:飘动的烟雾。
  • 初薰:初夏的暖风。
  • 骤雨:突然而来的大雨。
  • 黄梅:指黄梅季节,即梅雨季节。
  • 伏波岩: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蛟涎(jiāo xián):传说中蛟龙的口水,这里比喻水边的湿润。
  • 揭帝塘: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象迹灰:大象走过的痕迹被时间侵蚀成灰。
  • 桂树千重:形容桂树茂密,层层叠叠。
  • 漓川:指漓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 且拚(qiě pàn):暂且,姑且。
  • 怅望:失意地望着。
  • 留著:留下。

翻译

清晨的山峰上飘动着烟雾,触动了碧绿的苔藓,初夏的暖风伴随着突如其来的大雨,黄梅季节也随之而来。伏波岩下水边湿润,揭帝塘边大象的足迹已化为尘土。桂树茂密,层层叠叠,积聚了无尽的恨意,漓江几曲,送回了愁绪。姑且让失意的目光随着春天离去,留下这美好风光,待他日再来欣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立夏时节的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怅惘和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诗中“晓岫飞烟”、“初薰骤雨”等意象生动描绘了初夏的景象,而“桂树千重招恨积”、“漓川几曲送愁回”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结尾“且拚怅望随春去,留著风光异日来”更是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