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长说诗忽闻有谈方伯华容刘先生德政者因用韵以示

皇皇孔孟老于行,公履何阶是不轻。 万有乾坤浑欲动,一波沧海莫令生。 闭门想见衡山大,照眼遥分楚水清。 肯为苍生留不去,三年方岳岂无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皇皇:形容盛大、庄严的样子。
  • 孔孟:指孔子和孟子,古代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 老于行:指在实践中经验丰富,老练。
  • 公履:指公正的行为或履行的职责。
  • 何阶:何等地位或阶段。
  • 不轻:不轻易,不简单。
  • 万有: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 乾坤:指天地,也泛指整个宇宙。
  • 浑欲动:仿佛将要动摇,形容局势或状态不稳定。
  • 一波:指微小的波澜或变动。
  • 沧海:大海,比喻广大无边。
  • 莫令生:不要让它发生。
  • 闭门:指隐居或不问世事。
  • 衡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
  • 照眼:映入眼帘,形容景象清晰可见。
  • 楚水:指楚地的河流,这里特指湘江。
  • 苍生:指百姓,人民。
  • 三年方岳:指担任地方官三年的时间。
  • 岂无成:难道没有成就。

翻译

孔子和孟子以其庄严的学问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行为和教导何等重要。宇宙间的一切仿佛都在动摇,我们不应让任何微小的波澜在大海中产生。我闭门不出,心中却能想象到衡山的壮丽,眼前清晰地映出楚水的清澈。如果能够为了百姓而留下来,那么三年的地方官职难道会没有成就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孔子和孟子的赞颂,表达了对道德和政治责任的重视。诗中“万有乾坤浑欲动”一句,既描绘了宇宙的浩瀚与动荡,也隐喻了社会的不稳定。后文通过衡山和楚水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清廉政治的渴望。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对为民服务的决心和对政治成就的自信。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现实政治的反思。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