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性
金木相摩,生火实多。情伪相感,方心若何。始诸意穴,盛彼胸阿。
穷年攻取,将以遗他。未沃憎烬,转迷爱波。我思造物,岁久亦颇。
赋今人性,不予天和。无大无小,群趋利表。何智何愚,一守钱奴。
无贵无贱,登垄必先。何稚何老,死而捐宝。既捐则那,泣乃罢歌。
龙犹战野,鼠自贪河。我闻古人,贱贝犹戈。诗书丘训,岂言世诃。
义命之门,今豪少过。逝将去汝,于涧于薖。不见可欲,尚寐无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木相摩:金属与木材相互摩擦。
- 情伪相感:真实与虚假相互影响。
- 方心若何:内心如何。
- 意穴:意念的深处。
- 胸阿:胸中的角落。
- 穷年:整年。
- 憎烬:憎恨的余烬。
- 爱波:爱的波澜。
- 造物:创造万物。
- 天和:自然的和谐。
- 利表:利益的外在表现。
- 钱奴:被金钱奴役的人。
- 垄:田间的土埂。
- 捐宝:舍弃宝物。
- 战野:在野外战斗。
- 贪河:贪婪如河水。
- 贱贝犹戈:轻视财富如同兵器。
- 丘训:古代的教训。
- 世诃:世人的指责。
- 义命之门:正义与命运的门。
- 涧:山间的小溪。
- 薖:草木茂盛的样子。
- 可欲:可见的欲望。
- 无吪:无声无息。
翻译
金属与木材相互摩擦,产生了大量的火。真实与虚假相互影响,内心又该如何是好?从意念的深处开始,充斥在胸中的角落。整年都在努力获取,最终却是为了他人。未曾浇灭憎恨的余烬,却又迷失在爱的波澜中。我思考造物主,岁月久了也颇感疲惫。赋予今人性,却不给予自然的和谐。无论大小,人们都追逐利益的外在表现。无论智慧还是愚昧,都成了金钱的奴隶。无论贵贱,总是先登上田间的土埂。无论年幼还是年老,死后都会舍弃宝物。既然已经舍弃,哭泣也就停止了歌声。龙仍在野外战斗,鼠却贪婪如河水。我听说古人轻视财富如同兵器,诗书中的古代教训,又岂是世人的指责所能理解的。正义与命运的门,如今很少有人经过。我将离开你,去到山间的小溪和草木茂盛的地方。不见可见的欲望,宁愿无声无息地睡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金木相摩、情伪相感的描绘,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诗中,“我思造物,岁久亦颇”表达了对于造物主的思考与质疑,而“赋今人性,不予天和”则揭示了现代人性的失衡。诗人通过对“钱奴”、“捐宝”等现象的批判,表达了对物质主义的反感,并倡导回归自然和谐的生活。最后,诗人以“逝将去汝,于涧于薖”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欲望的超越。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