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庾岭谒张文献公祠

· 陈堂
百粤山川大庾开,车书玉帛自东来。 谁将禹凿通尧域,故遣重关逼上台。 一代勋劳天地老,千秋献纳古今才。 差将薄劣瞻祠宇,不尽松风万壑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度庾岭:穿越庾岭,庾岭是古代中国南方的重要山脉,位于今江西省与广东省交界处。
  • 张文献公祠:纪念张九龄的祠堂,张九龄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被追封为文献公。
  • 车书玉帛:古代用来表示和平与友好交流的礼物,车代表交通,书代表文化,玉帛代表财富。
  • 禹凿:指大禹治水时开凿的河道。
  • 尧域:指古代传说中的尧帝统治的区域,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 重关:重要的关口。
  • 逼上台:迫近朝廷,指关隘的重要性。
  • 勋劳:功勋和劳绩。
  • 献纳:贡献和献策。
  • 差将:勉强,谦辞。
  • 薄劣:谦辞,指自己的才能平庸。
  • 祠宇:祠堂。
  • 不尽松风万壑哀:形容松风在万壑中回荡,如同无尽的哀愁。

翻译

穿越庾岭,我来到了张文献公的祠堂,这里山川开阔,是百粤之地。和平与文化的交流从东方源源而来,如同车书玉帛。是谁将大禹开凿的河道与尧帝的领域相连,故意设置了如此重要的关隘,迫近朝廷。张文献公一代的功勋和劳绩,如同天地一般永恒,他的贡献和献策,古今皆有才。我勉强来到这里瞻仰祠堂,内心充满了谦卑和敬仰,松风在万壑中回荡,如同无尽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张九龄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诗中,“车书玉帛自东来”描绘了和平与文化的交流,而“谁将禹凿通尧域”则体现了对历史长河中重要事件的追溯。最后,诗人以“不尽松风万壑哀”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张九龄的深切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陈堂

陈堂,字明佐。南海人。明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进士。授严州司理,征拜南京监察御史。屡奉敕巡视京营及上下江监兑漕粮。明神宗万历五年(一五七七),以星变,上疏论河套贡市漕河段匹诸宜兴革状,及请斥权珰、易枢部、宥谏臣。因忤大臣张居正,被贬归。后复起用,历官广西佥事、光禄寺少卿、南京尚宝司卿。致仕家居,肆力著述,靡所营树。有《朱明洞稿》及《湘南》、《皇华》、《南归》诸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四有传。 ► 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