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馆即事

轻裘缓带果何如,铃阁萧然似野庐。 自作羁人凭画地,误疑芳草共幽居。 苦忠苦节皆公案,为德为言尽子虚。 肠断鸡鸣风雨际,梦回天外转情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羁馆:旅馆。
  • 轻裘缓带:形容穿着舒适,不拘束。
  • 铃阁:古代官署的别称。
  • 萧然:形容寂静冷清。
  • 羁人:旅人,游子。
  • 画地:比喻限制,束缚。
  • 芳草:比喻美好的事物或环境。
  • 苦忠苦节:形容忠诚和节操的艰辛。
  • 公案:指官方的案件或事情。
  • 子虚:虚构,不存在。
  •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
  • 鸡鸣风雨:比喻困境或艰难时刻。
  • 梦回:梦中回到。
  • 天外:比喻遥远的地方。
  • 情疏:情感疏远。

翻译

穿着轻柔的皮衣,系着宽松的带子,这样的生活真的好吗?官署里静悄悄的,就像荒野中的小屋。自己作为旅人,被这画地为牢的境况所困,误以为与美好的环境共同幽居。忠诚和节操的艰辛都成了官方的事情,而德行和言论却全是虚构。在风雨交加的鸡鸣时刻,心痛欲绝,梦醒后感觉情感变得更加疏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旅人在羁馆中的孤独与无奈。通过“轻裘缓带”与“铃阁萧然”的对比,表达了外在的舒适与内心的冷清。诗中“自作羁人凭画地”一句,深刻反映了旅人被环境所困的无奈。后两句则通过“苦忠苦节”与“为德为言”的对比,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结尾的“肠断鸡鸣风雨际”与“梦回天外转情疏”更是将旅人的心境推向高潮,展现了其内心的极度悲伤与情感的疏远。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