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门吊古

运去中华力不支,一时神器属胡儿。 波涛怒激鼋鼍奋,风雨愁闻鼓角悲。 灵驭九原随鹤化,忠魂千载翊龙飞。 登临何限伤时泪,挥向厓山剔古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厓门:即崖门,位于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端。
  • 神器:指国家政权。
  • 胡儿:古代对北方民族的蔑称,此处指元朝。
  • 鼋鼍(yuán tuó):大鳖和猪婆龙(扬子鳄)。
  • 灵驭九原:指英魂升天。
  • 翊(yì):辅助,护卫。
  • 龙飞:比喻帝王即位。

翻译

时运已去,中华之力难以支撑,一时间国家政权落入了胡人之手。波涛汹涌,激起了大鳖和猪婆龙的奋起,风雨中传来鼓角的悲鸣。英魂升天,随着仙鹤化去,忠诚的灵魂千年如一日地护卫着帝王的飞升。登临此地,无尽的伤时之泪,挥洒在崖山之上,我剔除古碑上的苔藓。

赏析

这首作品在明朝时期,通过对崖门古战场的凭吊,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忠魂的敬仰。诗中,“运去中华力不支”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国家衰落的深切忧虑。“波涛怒激鼋鼍奋,风雨愁闻鼓角悲”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悲壮气氛。后两句“灵驭九原随鹤化,忠魂千载翊龙飞”则是对忠魂不灭的赞颂,体现了对忠诚精神的崇高敬意。结尾的“登临何限伤时泪,挥向厓山剔古碑”更是以个人的情感体验,寄托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未来的无限忧虑。

陈大猷

陈大猷,字鸣翊。南海人。彦际子。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举人,明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进士。官云南副使。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九、卷七四。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