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朱二先生年谱

一语不遗无极老,千言无倦考亭翁。 语道则同门路别,君从何处觅高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无极老:指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又称无极先生,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 考亭翁:指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晚年号考亭,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
  • 语道:谈论道学。
  • 同门路别:虽然同属一门,但路径有所不同。
  • 高踪:高远的足迹,指高深的学问或境界。

翻译

周敦颐先生的话语我一字不漏地记下,朱熹老先生的千言万语我也从不厌倦地聆听。 虽然我们谈论的是同一个道学,但各自的路径却有所不同,你又从哪里去寻找那高深的学问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周敦颐和朱熹两位理学大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学问追求的深刻思考。诗中,“一语不遗”和“千言无倦”体现了诗人对两位大师教诲的珍视和学习的勤奋。后两句则提出了对学问路径的思考,暗示了学问的多样性和深奥,以及追求高深学问的难度和必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虔诚和对真理的追求。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