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二早喜见旭旦

西岭破繁云,东风开晓日。 羲轮何地来,霜容初盥栉。 朝气见千林,寒山晓象出。 昭苏及众荄,勾萌取次茁。 颇疑穷岁中,春光能四溢。 始信玄冥功,翻凭黝晦质。 幽沉万类情,同归洁齐室。 阳和不遽争,阴霭应徐毕。 融煦满垓埏,胚凝由浑沕。 从兹复旦华,伫望中原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羲轮:太阳。
  • 盥栉:洗漱。
  • 昭苏:苏醒,恢复生机。
  • :草根。
  • 勾萌:草木的嫩芽。
  • 玄冥:冬季,这里指寒冷。
  • 黝晦质:深暗的本质,这里指冬天的阴暗。
  • 洁齐室:清洁整齐的居室,比喻春天的清新。
  • 垓埏:大地。
  • 胚凝:生命的孕育。
  • 浑沕:混沌未分的状态。

翻译

西边的山岭上,繁密的云层被打破,东风吹开了早晨的阳光。太阳不知从何而来,霜的容颜刚刚洗漱完毕。朝气在千林中显现,寒山在早晨显得格外清晰。苏醒的气息触及每一根草根,草木的嫩芽依次生长。我怀疑在漫长的岁月中,春天的光芒怎能如此四溢。我开始相信寒冷的功用,它反而让深暗的本质得以翻转。沉睡的万物情感,一同回到清洁整齐的居室。阳光并不急于争夺,阴霾应该慢慢消散。温暖和煦遍布大地,生命的孕育源自混沌未分的状态。从此以后,我们将看到更多的光明,期待中原的统一。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冬去春来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冬日的阴暗与春天的明媚,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复苏和新生的喜悦。诗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意象,如“西岭破繁云”、“朝气见千林”等,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同时,通过对“玄冥功”和“黝晦质”的反思,诗人传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敬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