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士美

十年里社记情亲,此日同登陌上尘。 孔氏家声喧紫禁,王生诗笔健青春。 楩楠定见为梁栋,鱼鸟那知在网纶。 礼义扩充儒者事,菜羹疏食任吾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里社:古代乡村的基层组织,这里指乡里。
  • 陌上尘:路上的尘土,比喻旅途或世俗的纷扰。
  • 孔氏家声:指孔子的家族声誉。
  • 紫禁:古代皇宫的别称,这里指朝廷。
  • 王生:指王士美。
  • 诗笔:指写诗的才能。
  • :旺盛,这里形容诗笔充满活力。
  • 青春:指年轻时的活力和朝气。
  • 楩楠:两种优质的木材,比喻优秀的人才。
  • 梁栋:房屋的大梁,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才。
  • 鱼鸟: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 网纶:渔网和钓线,比喻束缚或限制。
  • 礼义:指儒家提倡的礼仪和道德。
  • 扩充:推广,普及。
  • 儒者事:指儒家学者的事业。
  • 菜羹疏食:简单的食物,比喻简朴的生活。
  • 任吾真:任由我保持本真。

翻译

十年间在乡里我们记得彼此的亲情,今日一同踏上这尘土飞扬的路途。孔家的名声在朝廷中响亮,王生的诗笔在青春年华中显得格外有力。优秀的木材终将确定成为国家的栋梁,而鱼鸟又怎知自己正处在网罗之中。推广礼义是儒者的事业,简单的饭菜足以让我保持本真。

赏析

这首诗是曹伯启与王士美相聚时的感慨之作。诗中,曹伯启回忆了与王士美十年间的情谊,赞美了王士美的诗才和孔家的声誉。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可能成为国家栋梁的期待,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他强调了儒者应推广礼义,保持简朴生活的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儒家理想的坚持。

曹伯启

元济宁砀山人,字士开。李谦弟子,笃于学问。世祖至元中为兰溪主簿,累迁常州路推官,明于决狱。延祐间历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五年,为司农丞,至江浙议盐法,置六仓,规定输运之期、出纳次序。至治间历官集贤学士、侍御史,迁浙西廉访使。泰定帝时,辞官归,优游乡社。性庄肃,奉身清约,在中台,所奖借名士尤多。有《汉泉漫稿》,一作《曹文贞公诗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