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道元上人远回

· 陈镒
青青锡杖雪侵头,历遍名山始倦游。 明月归来岩下寺,清风唫倚峡西楼。 羡师得道如文畅,老我栖身似许由。 试和诗篇扣禅意,世间谁解悟浮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锡杖(xī zhàng):佛教僧侣所持的一种杖,顶部有金属环,行走时发出声响。 唫(yín):古同“吟”,吟咏。 文畅:唐代僧人,与韩愈有交往,擅长文学。 许由:古代隐士,传说中尧帝欲让位于他,他拒绝后隐居山林。 浮休:佛教用语,指世间万物无常,如浮云般短暂。

翻译

青青的锡杖上覆盖着雪,头也被雪侵染,经历了众多名山后,才感到疲倦。 明月照耀下,回到山下的寺庙,清风中吟咏,倚靠在峡谷西边的楼上。 羡慕上人已经得道,如同文畅一般,而我则像许由一样,选择栖身隐居。 尝试和上人的诗篇,探寻禅意,世间又有谁能真正理解这无常的浮休之理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僧人历经名山后的归隐生活,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思考。诗中“锡杖雪侵头”形象地表现了僧人旅途的艰辛,“明月归来岩下寺”则展现了归隐后的宁静与超脱。后两句通过对文畅和许由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得道与隐居的向往,以及对世间无常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陈镒

陈镒

元处州丽水人,字伯铢。尝官松阳教授。后筑室午溪上,榜曰菉猗,因以午溪为集名。工诗。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