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元帅石末公元宵二首

· 陈镒
节序萧条宁似旧,夜寒灯火暗孤城。 星河淡淡流云影,钟鼓迟迟咽漏声。 抚事忧时心慨慷,狂歌击缶气峥嵘。 昆崙关破当今夕,遗史重看眼为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和:依照别人诗的题材或体裁作诗。
  • 元帅石末公:指元朝的军事统帅石末宜孙。
  • 节序:节令的顺序,指时节。
  • 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 星河:银河。
  • 钟鼓:古代的打击乐器,此处指报时的钟声。
  • 咽漏声:漏声指古代计时器滴水声,咽指声音低沉。
  • 抚事:回顾往事。
  • 慨慷:感慨激昂。
  • 击缶:敲打瓦制的乐器,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 峥嵘:形容气势高昂,不平凡。
  • 昆崙关:古代关隘名,此处可能指重要的战略要地。
  • 遗史:历史记载。

翻译

时节的冷落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夜晚的寒冷让灯火在孤城中显得暗淡。银河淡淡地映照着流动的云影,钟鼓的报时声低沉而持续。回顾往事,忧虑时局,心中感慨激昂,狂歌击缶,气势非凡。昆崙关的攻破就在今夜,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我的眼睛因明晰而闪亮。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宵夜的孤寂景象,通过对星河、钟鼓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庄严的氛围。诗中“抚事忧时心慨慷,狂歌击缶气峥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内心的激昂情感。结尾提到昆崙关的攻破,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暗示了对当前局势的深刻关注和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感受和坚定立场。

陈镒

陈镒

元处州丽水人,字伯铢。尝官松阳教授。后筑室午溪上,榜曰菉猗,因以午溪为集名。工诗。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