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总管

十载峨峨仰重名,荆州一识快生平。 金闺通籍能忘势,瓮牖垂交亦尽诚。 秋月共观山北政,春雷同震斗南声。 龙门不少簪裾客,愿逐朱轓上玉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十载:十年。
  • 峨峨: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比喻声名显赫。
  • 仰重名:仰慕其显赫的名声。
  • 荆州:地名,今湖北省境内。
  • 快生平:一生中感到快慰的事情。
  • 金闺:指朝廷。
  • 通籍:指在朝中有名籍,即有官职。
  • 忘势:不以权势自居。
  • 瓮牖:指贫穷人家。瓮,一种陶制的容器;牖,窗户。
  • 垂交:交往。
  • 尽诚:竭尽诚意。
  • 秋月共观:共同观赏秋天的月亮,比喻共同经历美好时光。
  • 山北政:指北方的政治事务。
  • 春雷同震:比喻共同发出响亮的声音,有共同行动之意。
  • 斗南声:指南方的声音,这里可能指政治上的影响力。
  • 龙门:比喻高官显贵。
  • 簪裾客:指士大夫,官员。
  • 朱轓:红色的车帘,指高官的车。
  • 玉京:指京城,这里指朝廷。

翻译

十年间我仰慕着您显赫的名声,直到在荆州与您相识,才感到一生中的快慰。在朝廷中有名籍的您能忘却权势,与贫穷人家交往也竭尽诚意。我们曾共同观赏秋月,讨论北方的政治,春雷般的声响中我们共同发出南方的声音。在龙门有不少士大夫,但我愿追随您的高官车驾,一同前往京城。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李总管的敬仰和追随的愿望。诗中,“十载峨峨仰重名”展现了诗人对李总管长久以来的仰慕之情,“荆州一识快生平”则表达了与李总管相识的喜悦。诗中通过对李总管在朝廷中不忘权势、与贫穷人家交往尽诚的描述,展现了其高尚的品格。结尾表达了诗人愿意追随李总管,共同前往京城的愿望,显示了诗人对李总管的深厚情感和对其政治抱负的认同。

曹伯启

元济宁砀山人,字士开。李谦弟子,笃于学问。世祖至元中为兰溪主簿,累迁常州路推官,明于决狱。延祐间历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五年,为司农丞,至江浙议盐法,置六仓,规定输运之期、出纳次序。至治间历官集贤学士、侍御史,迁浙西廉访使。泰定帝时,辞官归,优游乡社。性庄肃,奉身清约,在中台,所奖借名士尤多。有《汉泉漫稿》,一作《曹文贞公诗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