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泰东山藏主十八开士图

· 张翥
环瀛茫茫去不穷,大鲸吹浪鼓飓风。楼船如山不敢过,况在泛苇浮萑中。 西方十八大尊者,径渡万里犹乘空。犀行水开蛟蜃露,直下踏入天吴宫。 龟鱼背高盂锡稳,中流正与灵槎同。怪头达拚四罔象,一单舁出庞眉公。 鼻端嘘气作飞塔,舌上弹咒招降龙。两僧促膝披贝叶,一衲裹足须山童。 雪毛白鹿岐角健,斑尾黑虎双睛红。最后坐禅如古佛,从渠抟控何神通。 吾闻浮屠多善幻,作诗自赏画者工。君不见海波横溃鬼神恶,我无其术安能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环瀛(yíng):指大海。
  • 大鲸:巨大的鲸鱼。
  • 鼓飓风:引发狂风。
  • 泛苇浮萑(huán):指小船在芦苇丛中漂浮。
  • 尊者:对佛教僧人的尊称。
  • 犀行水开:犀牛行走时水波分开。
  • 天吴宫:神话中的水神宫殿。
  • 盂锡:僧人的钵和锡杖。
  • 灵槎(chá):神话中的神船。
  • 达拚(pàn):驱赶。
  • 罔象:神话中的怪兽。
  • 庞眉公:指眉毛浓密的老者。
  • 贝叶:古代用来写字的树叶,此处指佛经。
  • 衲(nà):僧衣。
  • 岐角:分叉的角。
  • 抟控:控制。
  • 浮屠:佛教的塔,也指佛教。
  • 横溃:泛滥。

翻译

茫茫大海无边无际,巨大的鲸鱼掀起波浪,引发狂风。楼船如山也不敢穿越,更何况是在芦苇丛中的小船。

西方的十八位大尊者,径直渡过万里海域,仿佛乘空而行。犀牛行走时水波分开,蛟龙和蜃楼显露,他们直下踏入水神的天吴宫。

龟和鱼背上高举着僧人的钵和锡杖,稳稳地在中流与神船同航。怪头驱赶着四只罔象,一位眉毛浓密的老者被抬出。

鼻端嘘气仿佛建造飞塔,舌上弹咒召唤降龙。两位僧人促膝阅读佛经,一位僧人裹足等待山童。

雪白的鹿角健壮,斑尾的黑虎双睛红亮。最后坐禅的僧人如古佛,任由他们施展神通。

我听说佛教多善幻术,作此诗自我欣赏画者的工巧。你不见海波泛滥,鬼神凶恶,我没有那样的法术怎能东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十八位佛教尊者渡海的壮观场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元素,展现了尊者们的神通广大和超凡脱俗。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生物和佛教象征,如犀牛、蛟龙、天吴宫等,构建了一个神秘而宏大的佛教世界。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佛教幻术的赞叹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整体上,诗歌语言华丽,意境深远,充满了宗教和神话色彩。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