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帅府掾林德恭饷藤簟

· 张翥
韬向筒中一握轻,风漪八尺胜桃笙。 文编黑白蚺皮滑,漆透丹黄虎魄明。 坞上卷将沧海色,岭南寄与故人情。 竹床楠枕山窗下,从此酣眠梦亦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藤簟(diàn):用藤条编织的席子。
  • 风漪(yī):形容席子上的纹理像风吹过的水面波纹。
  • 桃笙:用桃枝编织的席子。
  • 蚺(rán)皮:蟒蛇皮,这里形容席子纹理的细腻。
  • 虎魄:琥珀,这里形容席子颜色的明亮。
  • 坞(wù):山间的小块平地。
  • 岭南:指广东一带。
  • 楠枕:用楠木制成的枕头。

翻译

从筒中轻轻取出一张藤席,其上的风纹波漾,八尺之长胜过桃枝编织的席子。席子上的黑白纹理如同蟒蛇皮般光滑,漆色透出丹黄,明亮如琥珀。从山间平地将这席子卷起,带着大海的色彩,寄往岭南,赠予故友一份深情。在竹床楠枕的山窗下,从此可以安然入睡,连梦境也变得清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藤簟的精美与清凉,通过对比桃笙、蚺皮、虎魄等物,突出了藤簟的独特之处。诗中“风漪八尺胜桃笙”一句,既展现了藤簟的宽大与舒适,又隐喻了其清凉如风的特性。后句通过色彩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藤簟的视觉美感。结尾处,诗人将藤簟与山窗、竹床、楠枕相结合,营造出一个清幽宜人的睡眠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礼物的珍视和对故人的深厚情谊。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