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日揭晓仆以朔旦始得閒复成二诗录奉泰甫侍郎思齐御史本中都事道明敏文伯崇有志诸寮友

· 张翥
西风渐急早寒严,晓露俄晞日在檐。 满鼎松声烹活火,半钩花影捲疏帘。 菊黄又报秋期近,发白空惊老态添。 未得山中觅茅屋,去修丹灶养红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揭晓:公布考试成绩等结果。
  • 朔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
  • 晓露:清晨的露水。
  • 俄晞:很快地蒸发消失。
  • 烹活火:用旺火煮茶。
  • 半钩花影:形容花影斜映,如同半弯的月亮。
  • 捲疏帘:卷起稀疏的帘子。
  • 秋期:秋天的时节。
  • 发白:头发变白,指年老。
  • 茅屋:简陋的房屋。
  • 丹灶:炼丹用的炉灶,这里指炼丹。
  • 红盐:红色的盐,可能指炼丹用的材料。

翻译

西风渐渐变得急促,早上的寒意变得严酷,清晨的露水很快就在屋檐下蒸发消失了。用旺火煮着茶,松树的声音在炉边响起,半弯的花影斜映在卷起的稀疏帘子上。菊花黄了,预示着秋天的时节将近,头发白了,徒然感叹老态的增加。还没有在山中找到简陋的茅屋,去修炼丹炉,养炼红色的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通过“西风渐急”、“晓露俄晞”等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秋天的寒意和时光的流逝。诗中“满鼎松声烹活火”和“半钩花影捲疏帘”两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秋日图景。后两句“菊黄又报秋期近,发白空惊老态添”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老去的无奈和感慨。最后两句“未得山中觅茅屋,去修丹灶养红盐”则透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炼丹修仙的兴趣,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超脱和对世俗的淡漠。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