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早行图上清张道士写

· 张翥
绛节前驱海日生,川回已见汶阳城。 数峰晓翠和烟湿,千树春红照地明。 原隰使华来焕烂,河山风物入经营。 凭君更写千岩月,与听鸾笙夜夜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绛节(jiàng jié):古代官员出行时所持的红色符节,象征权威。
  • 汶阳城: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汶上县。
  • 原隰(yuán xí):平原和低湿之地,泛指田野。
  • 使华:使者所持的华丽旗帜。
  • 河山:指国家的疆域。
  • 经营:规划治理。
  • 鸾笙:古代传说中凤凰的乐器,象征吉祥。

翻译

红色的符节在前方引导,海上的日出初升,河流蜿蜒,已能望见汶阳城的轮廓。 几座山峰在清晨的翠绿中,与薄雾交融,湿润了视线;春天的红花千树,照亮了大地。 平原和湿地上的使者旗帜华丽灿烂,河山间的风物景色,都在精心规划之中。 请你再画出千山万壑的月色,让我夜夜聆听那鸾笙的美妙声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清晨出行的壮丽画面,通过“绛节”、“海日”、“汶阳城”等意象,展现了旅途的开始和目的地的期待。诗中“数峰晓翠和烟湿,千树春红照地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途的向往。结尾的“凭君更写千岩月,与听鸾笙夜夜声”则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和追求。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