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月九日夜与吉甫提举宿王氏精舍风雨不寐闻寄令弟潜夫同知佳章骨肉之情蔼然具见令人讽诵不已别后次韵写怀
营营薄宦成何事,雪点乌纱月照襟。
南北十年离别泪,田园一片去来心。
衰杨岸口嗟兴废,逝水矶头阅古今。
浊酒未能浇磊磈,棹歌终夕伴长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良月:农历十月的美称。
- 吉甫:人名,诗中提到的提举。
- 提举:古代官名,负责管理某项事务。
- 精舍:指僧人或道士的居所。
- 不寐:无法入睡。
- 令弟:对他人弟弟的尊称。
- 潜夫:人名,诗中提到的同知。
- 同知:古代官名,相当于副职。
- 蔼然:和蔼可亲的样子。
- 讽诵:诵读,吟咏。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作诗。
- 营营:形容忙碌的样子。
- 薄宦:指官职低微。
- 磊磈:形容心中郁结不平。
-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翻译
在农历十月的第九个夜晚,我与吉甫提举一同在王氏的精舍中留宿。风雨交加,我们难以入眠。此时,我听到了吉甫为他的弟弟潜夫同知所写的佳作。诗中流露出的骨肉之情,和蔼可亲,令人反复吟咏。在分别之后,我按照原诗的韵脚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我的怀想。
我忙碌于这微不足道的官职,究竟有何意义?月光照在我的乌纱帽上,仿佛点缀了雪花。十年来,我在南北之间奔波,离别的泪水不断。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同一片心田,去而复来。在衰败的杨树岸边,我感叹着兴衰更替;在流水冲击的岩石旁,我凝视着古今的变迁。一杯浊酒,未能平复我心中的郁结;整夜,只有划船的歌声陪伴着我长久的吟咏。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无奈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营营薄宦成何事”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自己忙碌而无为的反思。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衰杨岸口”、“逝水矶头”,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最后,诗人以“浊酒未能浇磊磈,棹歌终夕伴长吟”作结,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寻求慰藉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曹伯启
元济宁砀山人,字士开。李谦弟子,笃于学问。世祖至元中为兰溪主簿,累迁常州路推官,明于决狱。延祐间历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五年,为司农丞,至江浙议盐法,置六仓,规定输运之期、出纳次序。至治间历官集贤学士、侍御史,迁浙西廉访使。泰定帝时,辞官归,优游乡社。性庄肃,奉身清约,在中台,所奖借名士尤多。有《汉泉漫稿》,一作《曹文贞公诗集》。
► 446篇诗文
曹伯启的其他作品
- 《 子方心困二隐君屡以书疏相问因伯亨都司赴召亟联数语寄谢 》 —— [ 元 ] 曹伯启
- 《 诸生酬唱以九日言怀西郊晚望为二题因念春三秋九乃南北士民行乐之时重阳迫近河决虞城乡邑三面皆被其害别墅数间亦在洪浸吾今而后知乐人之乐者忧在其中矣冥冥造物岂易量哉二绝发诸君一粲九日言怀 》 —— [ 元 ] 曹伯启
- 《 学宫雨夜有感 》 —— [ 元 ] 曹伯启
- 《 赠元伯士瞻二友 》 —— [ 元 ] 曹伯启
- 《 题竹枝画眉图 》 —— [ 元 ] 曹伯启
- 《 和孟子周佥司除夜见示 》 —— [ 元 ] 曹伯启
- 《 送申仲礼言别还第 》 —— [ 元 ] 曹伯启
- 《 送王庭瑞经历之广东宪司 》 —— [ 元 ] 曹伯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