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人间良夜,是年年、八月中秋时节。万古青天当此际,正要十分澄澈。何处浮云,微茫黯淡,便把青光隔。凭栏三叹,恨无长笛吹裂。 坐看蜡烛争辉,青灯吐焰,负煞尊前客。待到谯楼初鼓后,不觉衣裳凉彻。试草新词,凭风吹去,教向嫦娥说。须臾知道,广寒推出明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酹江月:词牌名,即“念奴娇”。
  • 良夜:美好的夜晚。
  • 澄澈:清澈透明。
  •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 青光:指月光。
  • 凭栏:倚着栏杆。
  • 长笛:一种乐器,此处指用长笛吹奏的音乐。
  • 吹裂:形容笛声激昂,仿佛能将空气撕裂。
  • 蜡烛争辉:形容蜡烛的光亮与月光争辉。
  • 青灯:指油灯,因其火焰呈青色而得名。
  • 负煞:辜负,对不起。
  • 尊前客:指在座的朋友或客人。
  • 谯楼:古代城门上的瞭望楼。
  • 初鼓:指夜晚的第一次鼓声,标志着时间的流逝。
  • 凉彻:透彻的凉意。
  • :此处指写作。
  • 新词:新作的诗词。
  • 嫦娥: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女。
  • 广寒:即广寒宫,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
  • 推出明月:形容月亮从云层中露出,或指月亮升起。

翻译

在这个美好的夜晚,是每年八月中秋的时候。万古不变的青天在这个时刻,正需要十分的清澈透明。不知从何处飘来的浮云,模糊黯淡,便把月光遮挡了。我倚着栏杆,三番五次地叹息,遗憾没有长笛可以将这空气吹裂。

坐看蜡烛的光亮与月光争辉,油灯吐出火焰,却辜负了在座的客人。等到城门上的瞭望楼传来初次的鼓声后,不知不觉中衣裳已被凉意透彻。我试着写下新的诗词,让风吹去,教给嫦娥听。片刻之后,我知道,广寒宫推出了明月。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中秋夜晚的景象,通过对月光的赞美和对浮云的遗憾,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刻的珍惜和对完美景象的向往。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万古青天”、“浮云”、“青光”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结尾处“广寒推出明月”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隐含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追求。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中秋月夜的独特感受。

张之翰

元邯郸人,字周卿,号西岩老人。世祖至元末自翰林侍讲学士,知松江府事,有古循吏风。时民苦荒,租额以十万计,因力陈其弊,得以蠲除。有《西岩集》。 ► 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