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闱和周伯温韵呈同院

· 张翥
鼓角声中漏未终,衣寒官烛屡销红。 百年海岳回元气,一代文章有古风。 仙掌露漙金沆瀣,觚棱雪散玉玲珑。 祗惭白首河汾客,得与群贤此会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春闱:春季的科举考试。
  •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
  • 周伯温: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同院:同一官署或学院的人。
  • 鼓角声:古代军中用来报时的鼓声和号角声。
  • 漏未终:古代计时器漏壶的水还未滴完,表示夜未尽。
  • 官烛:官府使用的蜡烛。
  • 销红:蜡烛燃烧时滴下的红色蜡油。
  • 海岳:指国家或江山。
  • 元气:指国家的根本力量或生机。
  • 古风:古代的风格或风气。
  • 仙掌:形容露水如仙人手掌上的水珠。
  • 露漙:露水凝聚。
  • 金沆瀣:形容露水闪耀如金光。
  • 觚棱:古代宫殿屋角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也指屋角。
  • 雪散:形容雪花飘散。
  • 玉玲珑:形容雪花洁白晶莹。
  • 祗惭:只是感到惭愧。
  • 河汾客:指来自河汾地区的客人,这里可能是诗人自指。
  • 群贤:众多贤能的人。

翻译

在鼓声和号角声中,夜漏还未滴尽,我穿着单薄的衣裳,官府的蜡烛屡次滴下红色的蜡油。 国家的江山恢复了生机,这一代的文章仍保持着古代的风范。 露水如仙人手掌上的水珠,闪耀着金光,宫殿的屋角被雪花覆盖,洁白晶莹。 我只是感到惭愧,作为一个来自河汾的客人,能够与这么多贤能的人一同参与这次盛会。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闱之夜的景象,通过鼓角声、漏未终、衣寒官烛等细节,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寒冷的氛围。诗中“百年海岳回元气,一代文章有古风”表达了对国家复兴和文化传承的赞颂。后两句通过对仙掌露漙和觚棱雪散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美景的壮丽与清新。结尾处,诗人自谦地表达了自己能够参与盛会的荣幸与惭愧,体现了其谦逊的品质和对同僚的尊重。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