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赠子相考功出参闽省

自从上帝与富媪不相得,展鳌一足摧一极。黄河漰■向西北,赤水妖株扫奎壁,天下文章夺颜色。 君不见历下生尔时,脱屣辞承明。道傍黄绶不肯跪,刺史刺促惭颜赪。 吴郎楚狂人,凤歌往往嘲公卿。朝来襆被门下省,交游顷刻藏其名。 丈夫得失为龙蛇,精灵变化空咨嗟。君不见王世贞,其人口吻俱烟霞。 令裤铁裲裆守东海,探丸杀吏纷如麻,绿沈枪头雪生花。 腰间有骨不自保,屈曲脂韦竟谁道。欲诣扶桑数红日,可向中原照颠倒。 数子岂不甘沉沦,长安城中一宗臣。酒酣击筑气益振,高歌四座空无人。 恍如玉山映秋旻,句成不知有鬼神。翩然黄鹄离天津,要驱娲石绣七闽。 霓为车,风为马,张石帆,槌河鼓。叱来武夷君,余与汝细数。 崇峰三十六,一一峰尖凤凰舞。只今西太华、东岱宗,两山壁立峙太古。 不知南天竟何力,谁撑柱。乃今知有武夷之颠高巉岩,使君为益千仞岩,不忧岳神上相谗。 世贞昔东迁,宗也遗之宝剑篇。试弹蒯缑歌,歌曲未竟风冷然。 玄商起眦眦尽裂,回光滔荡难识察。遂令人间三尺铁,夜夜星辰莽回列。 我欲还君剑、报君诗。恐君试过延津道,化作双龙乘雨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富媪(ǎo):地神。
  • 展鳌:传说中的巨鳌,支撑天地。
  • 漰■(pēng):水声。
  • 赤水妖株:神话中的赤水之地的妖异植物。
  • 奎壁:星宿名,代表文运。
  • 历下:地名,今山东济南。
  • 承明: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此处指朝廷。
  • 黄绶:黄色的印绶,指低级官吏。
  • 刺史:古代官名,地方行政长官。
  • (chēng):红色。
  • 吴郎楚狂人:指吴地的人性格狂放。
  • 襆被:用布包裹的被褥。
  • 门下省:古代官署名。
  • 铁裲裆:铁甲。
  • 绿沈枪头:绿色的枪头。
  • 脂韦:油脂和软皮,比喻圆滑。
  • 扶桑:神话中的东方神木。
  • 长安城:古代都城,今陕西西安。
  • 击筑: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 玉山:比喻人的仪表或文章。
  • 秋旻(mín):秋天的天空。
  • 娲石:神话中女娲补天用的石头。
  • 七闽:指福建。
  • 武夷君:武夷山的山神。
  • 崇峰:高耸的山峰。
  • 西太华、东岱宗:指西岳华山和东岳泰山。
  • 巉岩(chán yán):险峻的山岩。
  • 蒯缑(kuǎi gōu):古代的一种乐器。
  • 玄商:指商音,古代五音之一。
  • 眦眦(zì):眼角。
  • 延津道:地名,今河南延津。

翻译

自从上帝与地神不和,巨鳌支撑的天地动摇,黄河之水向西北汹涌,赤水之地的妖异植物扫过文运之星,天下文章因此失去光彩。

你没看见历下的人在那时,脱下官服离开朝廷。路旁的低级官吏不愿屈膝,刺史因此感到羞愧脸红。

吴地的人性格狂放,常常嘲笑公卿。早上带着被褥到门下省,瞬间朋友的名字都消失了。

大丈夫的得失如同龙蛇,变化莫测令人叹息。你没看见王世贞,他的言谈都充满了仙气。

他穿着铁甲守卫东海,手持绿枪头如雪花般闪耀。腰间的骨头不保,屈曲圆滑终究无人知晓。

想要到达神话中的扶桑数红日,却在中原颠倒黑白。

这些人岂不都是沉沦,长安城中的一位宗臣。酒酣时击筑气势更盛,高歌四座空无一人。

仿佛玉山映照秋天的天空,诗句完成时不知有鬼神。像黄鹄一样离开天津,要驱使神话中的娲石绣制福建。

以霓为车,以风为马,张开石帆,敲打河鼓。召唤来武夷山的山神,我要与你细数。

三十六座崇峰,每一座峰顶都有凤凰舞蹈。现在西有华山、东有泰山,两山壁立如同太古。

不知南天有何力量,谁来支撑。现在才知道武夷山的巅峰高耸,使君为之增添千仞岩,不担心岳神责怪。

世贞曾东迁,宗也赠他宝剑篇。试着弹奏蒯缑歌,歌曲未完风已冷然。

商音从眼角起,目光尽裂,回光滔荡难以辨识。于是人间的三尺铁,夜夜星辰排列。

我想还你剑、报你诗。恐怕你试过延津道,化作双龙乘雨飞去。

赏析

这首诗以神话和历史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展鳌一足摧一极”等句,描绘了天地动荡的壮观景象,而“历下生尔时”等句,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情感激昂,意境开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正义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