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夜泊樟树怀临江诸亲友

四月北风寒欲生,雨昏沙岸断人行。 亲朋满目不得接,樯杵孤灯徒尔明。 平川渺渺际江树,岐路悠悠深客情。 津头吹笛者谁子,愁入关山时一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樟树:地名,位于江西省中部。
  • 临江:地名,位于江西省中部,靠近樟树。
  • 樯杵:樯(qiáng)指船桅,杵(chǔ)指船桨,这里代指船只。
  • 渺渺:形容水域辽阔无边。
  • 岐路:岐(qí),指分岔的道路,比喻人生的选择或困境。
  • 关山:指边关的山川,常用来象征边疆或远方的艰难险阻。

翻译

四月里北风带来寒意,似乎要生出冷意,昏暗的雨中沙岸断绝了行人的踪迹。 满眼都是亲朋好友,却无法接触,孤零零的船桅和船桨旁的孤灯徒然明亮。 平坦的江面辽阔无际,与江边的树木相接,分岔的道路悠悠,加深了旅客的情感。 江头吹笛的是谁呢?笛声融入关山的风景,不时传来一声,增添了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风雨夜泊樟树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雨昏沙岸断人行”和“樯杵孤灯徒尔明”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孤寂的江夜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末句“津头吹笛者谁子,愁入关山时一声”以笛声为媒介,巧妙地将诗人的孤独与远方的关山相连,增强了诗的意境深远和情感的厚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