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五层楼

中宵不寐抱神清,每向楼头问启明。 旸谷霞开乌鸟浴,越江波静贝珠擎。 岚霏暝入凡嚣寂,布葛寒深爽籁生。 析木津头星汉杳,却从天市望京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宵:半夜。
  • 神清:精神清醒。
  • 旸谷:古代传说中的日出之地。
  • 乌鸟浴:指太阳初升时,乌鸦在阳光下的景象。
  • 越江:泛指江河。
  • 贝珠擎:形容江面平静如镜,仿佛有珍珠托举。
  • 岚霏:山间的雾气。
  • 凡嚣寂:尘世的喧嚣消失。
  • 布葛寒深:指穿着布衣葛衣感到寒冷。
  • 爽籁生:清新的风声。
  • 析木津头:指天河的渡口。
  • 星汉杳:星河遥远。
  • 天市:古代星宿名,代表京城。

翻译

半夜不眠,我抱着清醒的神思,常常站在楼头询问启明星。 在旸谷,朝霞初现,乌鸦在阳光下沐浴,越江的波涛平静,仿佛有珍珠托举。 山间的雾气使尘世的喧嚣消失,穿着布衣葛衣感到寒冷,清新的风声随之而生。 天河的渡口星河遥远,我却从天市星宿望向京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夜晚至黎明的景象,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的内心世界。诗中“中宵不寐抱神清”一句,即表达了诗人夜不能寐的状态,又暗示了其内心的清明与宁静。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旸谷霞开乌鸟浴”和“越江波静贝珠擎”,进一步以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欣赏。结尾的“析木津头星汉杳,却从天市望京城”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对京城的思念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对现实的超越。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