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粤山中诸君携酒见访

满酌金华湘簟冰,欹枕翛翛玄思生。 青林不与溽暑接,好月故傍高台明。 自嗟真境少神赏,共拂丛埃凌太清。 醉来却怪洞天记,尽收乐处归荒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华:指金色的华美酒器。
  • 湘簟:湘竹制成的凉席。
  • 欹枕:斜靠在枕头上。
  • 翛翛:形容清凉自在的样子。
  • 玄思:深奥的思绪。
  • 溽暑:潮湿闷热的夏天。
  • 拂丛埃:拂去尘埃,比喻摆脱世俗的纷扰。
  • 太清:天空的最高处,比喻高远的境界。
  • 洞天记:指记录仙境或隐逸生活的书籍。
  • 荒冥:遥远而幽深的地方,比喻超脱尘世的境界。

翻译

满斟着金色的美酒,坐在湘竹凉席上,冰凉清爽。斜靠在枕头上,我自在地沉思,思绪深奥。青翠的树林与闷热的暑气隔绝,美好的月光特意照亮了高台。我感叹真正的境界缺少知音的欣赏,我们共同拂去尘埃,追求高远的境界。醉意中,我不禁对那些记录仙境生活的书籍感到奇怪,它们总是把快乐的地方归于遥远的幽深之处。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粤山中避暑时的清凉与思索。诗人通过金华酒、湘簟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凉境界。诗中“欹枕翛翛玄思生”一句,既表达了诗人自在的状态,又透露出其深邃的思考。后文对真境的感叹和对洞天记的质疑,则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越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