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阙

天厌一世人,英雄生马足。 兵刃周八荒,所至皆鱼肉。 中原冠带地,几希付樵牧。 时维耶律公,捐身不违俗。 宛转中所嗜,从容解其毒。 遂令孑遗民,生齿成代续。 万古祠禹功,从配当不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厌:天意厌弃。
  • 一世人:一代人。
  • 马足:指战马,比喻战争。
  • 兵刃:兵器,指战争。
  • 八荒:八方荒远之地,泛指天下。
  • 鱼肉:比喻被残害的人民。
  • 冠带:指士大夫,这里泛指中原的文明社会。
  • 几希:很少,几乎没有。
  • 樵牧:砍柴和放牧的人,指平民百姓。
  • 时维:当时。
  • 耶律公:指耶律楚材,辽朝末年至金朝初年的政治家、文学家。
  • 捐身:舍弃生命。
  • 违俗:违背习俗。
  • 宛转:曲折,这里指巧妙地。
  • 所嗜:所喜好,所追求的。
  • 从容:不慌不忙,镇定。
  • 解其毒:解除危机,解决问题。
  • 孑遗民:指幸存的人民。
  • 生齿:人口。
  • 代续:代代相传。
  • 祠禹功:祭祀大禹的功绩。
  • 从配:配享,与大禹一同被祭祀。
  • 不恧:无愧,不感到羞愧。

翻译

天意厌弃了一代人,英雄因战马而崛起。 战争遍布天下,所到之处人民皆受残害。 中原本是文明之地,如今几乎沦为平民的领地。 当时有耶律公,舍弃生命而不违背习俗。 他巧妙地追求自己的喜好,从容不迫地解决问题。 于是幸存的人民得以生存,人口代代相传。 万古之后祭祀大禹的功绩,耶律公配享祭祀,无愧于心。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耶律楚材的赞美,表达了对和平与文明的向往。诗中,“天厌一世人,英雄生马足”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崛起,而“兵刃周八荒,所至皆鱼肉”则进一步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后文通过对耶律楚材的描述,展现了他在乱世中保全文明、救民于水火的伟大功绩,最终以“万古祠禹功,从配当不恧”作结,表达了对耶律楚材功绩的永恒纪念和崇高评价。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